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贵阳小鸡仔“长”成大产业—AG真人-平台官网
服务热线:400-787-553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贵阳小鸡仔“长”成大产业

时间:2025-10-10 02:45:33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深秋的清晨,清镇市站街镇高乐村在鸡鸣声中苏醒。村民毛正江早早来到鸡ag真人 ag真人平台舍,13000羽肉鸡叽叽喳喳簇拥过来。喂食、巡检、调控温度,毛正江动作娴熟。“这批鸡年底出栏,公司统一回收,预计能赚五六万元。”看着即将出栏的肉鸡,毛正江脸上洋溢着喜悦。

  近年来,贵阳将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精准把握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的政策导向和管理规范,以肉鸡这一优势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创新模式,着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联农带农机制,走出一条以资金撬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增收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贵阳小鸡仔“长”成大产业(图1)

  走进清镇市卫城镇蔡水村的肉鸡养殖基地,整齐划一的现代化鸡舍、自动化的喂料设备、实时监控系统,无不彰显着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这个养殖基地正是贵阳推动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清镇市肉鸡养殖产业历经多年发展,从2004年规模化养殖起步,到引入温氏、德康等龙头企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今,这里的鸡苗产出量和生态家禽出栏量连续多年蝉联全省第一,成为贵阳重要的农产品保供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肉鸡生产基地。

  产业要发展,规划须先行。2023年初,《清镇市3000万羽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出台,为产业发展绘就了清晰蓝图。这份文件明确以衔接资金为重要引导,整合各类资金,总投资1.6亿元,集中用于提升肉鸡产能、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经营主体。

  “我们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确保了产业发展方向明、路径清、动力足。”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ag真人国际 ag真人官方平台介绍,这种高位推动的工作模式,为衔接资金的精准投入和高效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合力效应。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贵阳在肉鸡产业发展中创新衔接资金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吸引各类要素向产业集聚。2023年至2025年,在清镇市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9634万元,实施村集体肉鸡产业发展项目51个,新建鸡舍19.561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新增出栏肉鸡550万羽,每个肉鸡养殖点平均带动村集体增收9.8万元。

  贵阳还创新采用“先建后补”方式,对农户新建或改扩建达标圈舍给予补助。卫城镇养殖户张大姐感慨道:“这笔补助就像及时雨,让我有信心扩大养殖规模。”目前,贵阳市市级财政补助资金支持清镇市肉鸡产业“先建后补”已达2600万元,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前期投入门槛。

贵阳小鸡仔“长”成大产业(图2)

  清晨6点,站街镇莲花村村民黎平华的肉鸡养殖场已开始忙碌,他在技术员指导下,仔细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温氏公司提供鸡苗、饲料、疫苗和技术指导,我们负责日常管理,最后公司统一回购、确保收益。”黎平华说,这种模式让农户养殖基本“零风险”。

  这正是贵阳在清镇市探索出的“公司+农户”和“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配套实施的“四提供一回收一确保”机制,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在高乐村,这一机制成效显著。从最初只有4户村民试养发展到如今119户养殖户积极参与,该村已成为年出栏肉鸡400万羽的样板村。据统计,该机制已带动清镇市850余户农户参与肉鸡养殖,养殖户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衔接资金的投入,不仅为现代化鸡舍建设提供了保障,更连接起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形成“镇有样板村、村有样板户、样板户带动全村、样板村带动全镇”的产业带动链条,让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为确保产业发展成果持续惠及农户,贵阳建立了完整的长效机制。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规范入库、严格审批、迅速完工、及时验收、快速报账”的原则。清镇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展示着项目档案:“每个环节都可追溯,确保资金安全、项目优质。”

  技术支撑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指导清镇市组建“业务部门+龙头企业+乡村队伍”的技术服务团队,带出各村的“土专家”,强化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在风险防控上,重点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生态环保同样不容忽视,贵阳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推动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每年可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贵阳小鸡仔“长”成大产业(图3)

  清镇模式的成熟运行,为贵阳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目前,贵阳各区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秋日阳光下,息烽县九庄镇鲁仪衙村的德康家禽肉鸡养殖基地一派繁忙,工人将刚出栏的肉鸡装车,运往专业屠宰加工厂。“我们借鉴清镇模式,探索出‘1314’工作法。”息烽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1314”工作法即“建立一个产业共同体、夯实三个发展基础、强化一种目标管理、抓实四类体系建设”,现在已成为息烽县肉鸡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该县还巧妙地将肉鸡产业与“息烽阳朗辣子鸡”品牌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息烽县养龙司镇,2023年通过“多村联合、集中投入、成片带动”模式,使用衔接资金“戴帽”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700万元联合在高硐村建设的肉鸡集中养殖点格外引人注目。高硐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共有11个村参与进来,各村集体以“保底资金+二次分红”模式计算收益,以此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024年、2025年又继续沿用有效模式投入衔接资金,进一步发展肉鸡产业联村带户增收。

  开阳县的探索同样精彩。依托本地的生猪产业优势,该县推动龙头企业德康公司与本地代养场合作,引导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依托“公司+村集体+农户”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已投入衔接资金242.4万元支持4个生猪代养场与德康合作,每个代养场每年可向村集体固定分红3万元。预计到2027年,将协调60个主体与德康合作,实现生猪出栏17万头以上。

  同时,贵阳市着眼于提升产业附加值,依托衔接资金大力推动产业链向后端延伸。清镇市已投建家禽屠宰加工项目,推动屠宰业务本土化。随着产能达到一定规模,将适时启动熟食及预制菜加工,打造区域品牌,从“养得好”向“卖得好”“加工得好”ag真人国际 ag真人官方平台转变,全面提升产业的综合效益。

  夕阳西下,卫城镇的养殖区内,盏盏灯光陆续亮起,照亮了农户的致富路。从单一养殖到全产业链发展,从点上突破到全域开花,贵阳市通过创新运用财政衔接资金,让“小肉鸡”长成“大产业”。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资金活水持续滋润产业沃土,创新机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产业链条持续延伸价值空间。乡村振兴的画卷,正伴随着产业发展的步伐徐徐铺展。


标签:2024养殖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