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养猪行业呈现出极为严峻的态势,以 “冰窖” 形容毫不为过。6 月,在通常被认为市场需求应随夏日有所起色的时段,却成为养猪从业者面临的一道严峻 “关卡”。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规模养殖生猪平均利润仅为 7 元 / 头,此数据如同一记重锤,极大地冲击了众多养殖户的预期。环比下降 86.4%,同比下降 98.6%,近乎归零的利润使整个行业笼罩在低迷氛围之中。
散养户的处境更为艰难。因其养殖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在成本控制方面难以与规模企业竞争。6 月,散养户平均每头亏损 6 元,与 2024 年 6 月平均利润 251 元 / 头相比,下降幅度超过 100%。这表明,曾经在养猪行业尚有盈利空间的散养户,如今不仅无利可图,还需投入额外成本。部分散养户无奈表示:“耗费数月心血养殖,卖猪所得甚至不足以支付饲料费用,养殖亏损严重。”
即便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唐人神,也未能避免利润暴跌的冲击。上半年预计净亏损 5400 万 - 6900 万元,从财报数据中,可清晰看到一家大型猪企在市场困境中的艰难挣扎。曾经作为行业风向标,具备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唐人神,如今也在亏损困境中努力自救,充分体现出此次猪市寒冬的严峻程度。
价格与供应之间的矛盾,是此次猪市危机的关键所在。生猪出场均价在 6 月降至 14.57 元 / 公斤,同比暴跌 20.6%。这一价格已接近甚至低于部分养殖户的成本线,每出售一头猪都意味着承受损失。到了 7 月第 4 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进一步降至 14.86 元 / 公斤,下跌趋势未见缓和。
与此同时,供应端仍保持增长态势。6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 4043 万头,仍处于增长区间。母猪存栏量的增加,预示着未来生猪供应量将持续上升。加之生猪体重增加,预估供应量同比提升约 25%。市场上猪肉供应日益增多,价格却不断降低,这种量增价跌的逆向剪刀差,使养殖户陷入两难:继续养殖,亏损将不断扩大;提前出栏,又不愿接受低价抛售。
以广东为例,根据农业农村部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平台监测数据,2025 年 6 月,广东生猪存栏环比上升 1.93%,同比上升 20.63%,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ag真人 ag真人平台上升 2.09%,同比上升 13.34%,但生猪出栏平均价格却环比下降 0.44%,同比下降 16.65%。这种供应与价格的反向变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进一步加剧了猪市的供需矛盾。
在此次猪市危机背后,产能去化滞后是一个关键因素。尽管农业农村部早在年初就发出预警,提示行业关注产能过剩风险,但上半年仔猪行情较好,导致企业去化意愿极低。不少企业因看到仔猪价格高企,纷纷加大仔猪生产以获取利润,却忽视了未来生猪供应过剩的隐患。
6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 4043 万头,比正常保有量 3900 万头高出 143 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 103.7%,处于黄色预警区间。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增长,意味着未来 6 - 10 个月,生猪供应仍将维持高位。以牧原股份为例,上半年仔猪销售量大幅增长,因市场需求旺盛且价格较高,公司以利润、现金流管理为导向,增加了仔猪销售。但这种短期逐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未来生猪市场的供应压力。
从屠宰量数据来看,产能释放速度远超市场预期。6 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达到 3006 万头,环比下降 6.5%,但同比增长 23.7%。在广东、江苏ag真人 ag真人平台等生猪主产区,生猪存栏量同比增幅超过 20%。广东的生猪存栏量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 3 个季度环比增长,到 2025 年二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 20.63%,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增长 13.34%。江苏作为生猪生产、消费大省,在抓好非洲猪瘟防控的同时,采取多种举措遏制生产下滑,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也为市场带来更多供应。这些数据表明,生猪市场供应已严重过剩,而消费复苏速度相对缓慢,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除供应过剩外,成本的刚性上涨也给养猪户带来极大压力。养猪成本主要涵盖饲料、仔猪、人工、防疫等方面,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大,约为 65% - 75%。近年来,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给养猪户造成巨大成本压力。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致使养猪成本不断攀升。据相关数据显示,6 月规模养殖生猪成本达到 2053 元 / 头,同比上涨 2.8%。
以湖州市为例,当地生猪养殖成本也在持续增加。2025 年 3 月,受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湖州市生猪养殖成本头均增加 24.46 元,增幅 1.17%。到了 6 月,散户养殖成本攀升至 2206.99 元 / 头,按照当时的生猪价格计算,头均亏损 119.46 元。成本与售价的倒挂幅度不断扩大,使中小散户的现金流面临严峻考验。部分散户表示,为降低成本,不得不减少饲料投喂量或选择质量稍差的饲料,但这又会影响生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陷入恶性循环。
成本上涨不仅影响散户,对规模企业也造成一定冲击。虽然规模企业在采购饲料等方面具有一定议价能力,但面对整体上涨的成本压力,也难以完全消化。为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开始尝试优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如采用智能化养殖设备,精准控制饲料投喂量,减少浪费;加强疫病防控,降低生猪死亡率等。但这些措施需要一定时间和资金投入,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效果,养猪行业仍在成本上涨的困境中艰难前行。
面对猪市的严峻形势,政策层面迅速做出响应,推出一系列从去产能到扩消费的政策措施,旨在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缓解猪市供需矛盾,稳定猪价。
农业农村部自年初起就密切关注猪市动态,多次发布预警信息,倡导企业 “减产降重”。进入 6 月,随着猪价持续下跌和利润暴跌,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6 月全国二元母猪销售价格为 33.60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2.2%,同比下降 7.7%;全国仔猪价格为 37.25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4.8%,同比下降 14.5%。母仔猪价格持续下降,是产能即将加速去化的重要信号,意味着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降低,未来生猪供应量有望得到控制。
龙头猪企也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调整发展策略。神农集团原本计划通过定增募集资金用于生猪养殖项目,但在猪市行情压力下,果断终止定增扩产计划。这一决策体现出企业对市场形势的清晰判断,及时止损,避免在产能过剩情况下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剧市场竞争。
牧原、温氏等行业巨头也纷纷采取行动。他们放缓出栏节奏,严格控制二次育肥。二次育肥在过去一段时间曾加剧市场供应波动,许多养殖户为追求更高利润进行二次育肥,导致市场生猪供应短期内大幅增加,育肥周期结束后又集中出栏,进一步压低猪价。如今猪企严控二次育肥,有助于稳定市场供应,缓解短期供应压力。
在广东,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产能。通过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使养殖户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避免盲目跟风扩产。同时,鼓励养殖户采用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产能去化进程逐步加速,为猪市供需平衡奠定基础。
在去产能的同时,政策层面积极推动消费提振,以扩大市场需求。7 月 27 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发改委、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ag真人中国官方 ag真人入口印发了《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该方案从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 9 个方面 23 项具体举措,旨在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
在优化供给端,方案提出提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及原料基地建设水平,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创新地方特色食品,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在创新流通端,通过完善农产品市场、冷链集配中心、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在激活市场端,强调通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如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结合 “跟着赛事去旅行” 等活动推动农产品消费,以及鼓励对接餐饮细分领域,满足不同人群食品需求,来激发市场活力。
虽然方案中未直接提及 “养猪” 或 “猪肉”,但猪肉作为国民第一大消费肉类,必然受政策影响。随着农产品消费市场整体回暖,猪肉消费需求有望提升。例如,通过搭建产需对接平台,猪肉及其制品可更直接进入消费者视野,提高市场销量;加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力度,有助于提升猪肉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挖掘食用农产品资源,培育特色食品产业,可能催生更多以猪肉为原料的特色食品,进一步拓展猪肉消费市场。
此外,政策落地还有望带动猪肉深加工、冷链配送等相关产业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猪肉深加工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如火腿肠、腊肉、香肠等。政策推动将促进这些深加工产品创新和升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冷链配送的完善,则可保证猪肉及其制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扩大销售范围,提高市场流通效率。
展望未来几个月,猪市仍将在供需博弈中艰难发展。8 - 9 月开学季的到来,可能为猪市带来一定积极影响。学校食堂的集中采购,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猪肉消费,为市场注入新动力。如同每年开学季,校园周边餐饮行业迎来小高峰,对猪肉等食材需求相应增加。但不可忽视的是,生猪供应仍处于峰值区间。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长,使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出栏量依然可观。预计猪价将在 14 - 15 元 / 公斤区间内窄幅震荡,在供应重压下,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为应对当前市场困境,企业纷纷采取措施调节市场。降低出栏体重成为许多企业选择,将生猪出栏体重从 135 公斤压减至 120 公斤,不仅可缩短养殖周期,减少饲料成本投ag真人中国官方 ag真人入口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供应压力。减少冻品库存也是企业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随着猪价下跌,冻品猪肉储存成本不断增加,且面临贬值风险。企业积极抛售冻品库存,以回笼资金,避免进一步损失。在这些措施作用下,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短暂价格反弹,但从整体市场看,猪价磨底趋势难以短期内改变,养猪行业仍需在困境中坚守,等待市场供需关系进一步调整。
从长远视角看,产能过剩困境也为行业带来转型升级机遇。在市场的洗礼下,行业加速出清,散养户因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在亏损压力下纷纷退出市场。2024 年,规模化养殖率已达 70%,未来,这一比例有望继续提升,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将进一步集中。
在政策引导下,行业正从过去的 “野蛮扩张” 逐步转向 “精细化运营”。扬翔集团的 “精喂坊” 技术便是典型案例。通过构建养殖端与饲料端的全域数智化闭环,“精喂坊” 实现了生猪养殖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在养殖端,通过智能设备实时收集猪只生长数据,精准掌握每头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实现 “因材施喂”;在饲料端,从原料供应到饲料制造、输送、饲喂,全链路数字化在线连接,确保每一粒饲料都能充分利用。实测数据显示,应用 “精喂坊” 技术后,母猪繁殖效率提升 6% - 8%,肉猪通过效率优化实现双节粮 5%,利用非粮型资源节粮 5%,每头肉猪生产成本可降低 40 - 60 元。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也为整个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除节粮技术外,数字化管理也成为行业降本增效的关键。许多企业引入智能化养殖设备,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效率。例如,一些企业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猪舍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及时调整养殖环境,减少猪只应激反应,提高猪只免疫力,从而降低疫病发生风险。在疫病防控方面,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新型疫苗和防控技术,提高疫病防控能力,保障生猪养殖健康发展。
6 月的利润暴跌,无疑是猪周期下行的强烈信号,充分暴露了产能调控滞后与市场预期管理的不足。不过,随着政策组合拳的有力实施,产能去化与消费提振的双重效应或许将在四季度逐步显现。但必须清醒认识到,行业要真正走出困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养殖端主动调减、加工端增值提效、消费端信心恢复的全链条协同配合。
对于广大从业者而言,严格控制成本、避免投机性扩产,是应对周期困境的关键。在此次猪市寒冬中,唐人神等企业的亏损为行业敲响警钟,盲目扩张只会使企业在市场波动中陷入更深困境。唯有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和政策持续支持,猪市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川瑜餐饮店(个体工商户)销售的五香猪头肉(酱卤肉)不合格
崇左市“扶绥县新宁镇松宁路垃圾中转站旁9号摊位黄岸仙”销售的“项鸡肉”不合格
成都新洪友食品有限公司委托红原县淼淼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五香牦牛肉不合格
成都至臻至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黑猪酱肉馅(速冻熟制品非即食)不合格
益生股份:2025年1-6月净利润为615.51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96.64%
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柳州活动暨广西柳州市、湖南怀化市、贵州黔东南州食品安全跨区域合作10月15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