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山地粮仓”的突围密码——六盘水2024年粮食单产增幅高出全省101个百分点背后—AG真人-平台官网
服务热线:400-787-553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山地粮仓”的突围密码——六盘水2024年粮食单产增幅高出全省101个百分点背后

时间:2025-08-11 22:02:38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六枝特区木岗镇的2000余亩冬种马铃薯迎来丰收。晨雾尚未消散,马铃薯收割机的轰鸣声已然唤醒了沉睡的山野。

  在该镇木岗冲村六枝胜华家庭农场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铁齿翻动间,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马铃薯“破土而出”。村民们紧随其后,麻利地分拣、装袋、称重……现场好不热闹。

  作为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以抗病耐储的特性赢得市场先机。“总产量估计有30万斤左右,主要销往六枝及安顺等地。”家庭农场合伙人吴宜一手拣起两个拳头大的马铃薯装进袋子里,笑意漫上眼角。今年农场采用“机械+人工”的方式,从种植到采收全程严格把控,为马铃薯的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极大地降低了用工成本。

  从机械深耕到精细管护,这套“山地适配”模式使得“高、少、碎、瘦”的喀斯特农田焕发生机。“薯”不尽的丰收与希望正发生在这里。

  素有“江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当工业引擎轰鸣向前时,农业却仿佛隐于山雾的“小透明”。然而科学发展经济,就是任何时候都不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

  任凭风浪起,自有定盘星。六盘水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从锚定目标层层分解到关键时期强化调度,从耕地提质改造到灾害有效防控,从山地农机革新到农技服务下沉,步步为营筑牢产粮根基。

  六盘水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67.15万吨,单产提升3.46%,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16、1.01个百分点。“碎地薄田”何以变身“稳产粮仓”,把饭碗牢牢端在群山之间?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要稳住粮食安全生产大局,必须抓住耕地这个命根子。

  2024年,六盘水按照“旱能灌、涝能排、宜机化”要求,统筹涉农项目,提高建设标准,有序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65亿元,全面完成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5万亩。

  同时,积极回应农村群众需求,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效益情况进行系统排查与整治。及时疏浚损毁沟渠7公里,修复田间受损道路23公里,维修渗漏水池3座。

  “我们这里以前是种苞谷,天旱就绝收,雨水一大土也冲没了。自从改成水田种上红米,路修通了,水也不愁,大家实实在在过上了安稳日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盘州市民主镇下厂村村民谢成堂深有感触地说。

  数十年前,民主镇下厂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后因水源不稳被迫改种旱作,土地收益不高。在盘州市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过程中,依托该村良好的土地基础条件,顺利实施了旱改水工程。据盘州市农林投裕龙公司总经理蒋刚介绍,新修的11公里机耕道路、32公里灌排管网及200立方米高位水池,切实解决了该村“旱时望天、涝时看运”的困境。

  去年5月,下厂村项目点建设完成。俯瞰山间,阶梯状的农田片片规整,条条机耕道蜿蜒延伸,与村民们泡田翻耕的忙碌身影交相辉映。项目通过土地平整、设施配套,让零散坡地连片成方,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路畅通”的目标。250亩“望天田”如今升级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后,每亩可增产粮食作物50公斤以上,惠及村民416户1640人。

  “过去陡坡地农机进不来,现在用上微耕机40度坡照常作业!”春耕时节,水城区董地街道董地村的农田里正热火朝天地进行马铃薯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水城区农机服务中心的支持下,董地村村民穆显江家的七八亩地两三个小时就种完了。他不禁连连赞叹,“让微耕机在地里‘唱主角’,真是快多了。”

  这种灵活轻便的山地农机,正在重塑“地无三尺平”的耕作图景,尝到甜头的不止穆显江。

  科技赋能既体现在农机革新,更贯穿农业生产全链条。在六枝特区龙河镇,2023年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建成后,2000余亩水田实现全程机械化。一台台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驶进龙河镇陇木坝区,配合无人机植保、精准施肥等技术应用,“水稻产量能比上一年增加10%,总产量突破6000吨。”龙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黄磊说。

  聚力“机械强农”,六盘水在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同时,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通过“理论讲解+实操示范”帮助农户掌握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让传统经验种植向标准化生产转型。2024年,全市共有743名农技人员参与粮油生产基础性示范服务,服务面积27.11万亩,涉及农户11.1万户、合作社(企业)50个。

  “再也不需要像过去那样,靠着人力和畜力辛苦劳作。”对农户们来说,山地用上农机,难题碰上专家,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丰收更添底气。

  2025年,六盘水将一体推进“改地宜机”和“改机宜地”,加强适宜山地特色农业机械装备的引进研究、生产制造与推广应用,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2%以上。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春播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季,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对实现全年粮食目标任务至关重要。保障农资供应则是春耕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4年,六盘水充分利用省下达的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和大豆种植补贴等专项资金,集中采购并发放马铃薯种子1069.2吨、大豆种子302.96吨、玉米种子60吨、高粱种子14.5吨、肥料430吨;同时储备肥料12.23万吨、农药87吨、农膜899吨,全力起好粮食生产“步”,开好丰产增收“局”。

  每逢周日赶集,六盘水市钟山综合交易市场总是格外热闹,沿街而立的丰农农资店也不例外。这家店面不大,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玉米及蔬菜种子,前来咨询和挑选种子的农户络绎不绝。

  “如果顾客有需求,我们就会作一些推荐。不过,好种子自己会说话。”店主蒋松洋拿起一包玉米种,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后溯源信息清晰可见。

  每年蒋松洋都会积极参加由云南、四川、河北等地制种厂举办的种子交流会,及时掌握优良品种动态。到了10月左右,再根据本地市场需求制定新一年春耕农资的采购清单。所有种子在农业部门备案登记后才能上架,“农户完全可以放心种。”

  面对山地农业“靠天吃饭”的天然挑战,六盘水以“防救结合、科技赋能”破题。2024年,全市争取农业防灾救灾资金690万元,完成3.87万亩受灾粮食作物补植补种工作;建立病虫害监测点176个,发布病虫周报172期、病虫情报34期,完成水ag真人中国官方 ag真人入口稻、玉米等秋粮作物防控面积82.64万亩次;投入中央及省级农业补贴资金1.58亿元,通过物化或“一卡通”精准发放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推广农业保险覆盖粮油作物207.1万亩,提供风险保障16.76亿元,全年理赔904.51万元,为种粮收益兜底护航。

  水城区陡箐镇石头寨村小麦种植基地,无人机正在进行“飞防”作业(周瑞平 摄)

  今年1月,六盘水新建了3座高标准农田气象观测站并投入使用,将持续监测高标准农田区域农业生产情况,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过去一年,山地粮仓的突围,既是向土地要潜力,更是向科技要答案——让每一块“薄土”都成为了丰收的沃野。

  新的一年,锚定省下达“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75万亩、产量64.8万吨”的目标任务,六盘水将以“六良”为笔,在乌蒙山间继续写下“碎地精耕”的科技注脚,给出更多惊喜答案。


标签:2024合作社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