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临清市金郝庄镇栗官屯村,田间绿油油的玉米迎风摇曳,村民张亭华正忙着给玉米灌溉。“明年,咱村里就能实现机器人浇灌了。”从地头走过的栗官屯村党支部书记贾国军对张亭华说。“那我不是失业了?”“放心,咱村的挂面厂得扩大规模,合作社也要优化升级,你还怕没活儿干?”
村舍错落有致,产业生机勃勃,村集体年收入近百万元如今的栗官屯村强民富、产业兴旺。
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集体年收入在全镇55个自然村中倒数第一,青壮劳力纷纷外出,村庄“空壳化”问题严峻。那么,栗官屯村“蝶变”的密码何在?
栗官屯村的“逆袭”始于2018年。彼时,退役军人贾国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说一千道一万,你得让老百姓手里有钱。”贾国军深知,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面对土地零碎、村民收入微薄的困境,当过兵、下过海的贾国军决定带领村党支部创办合作社,流转群众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为打消村民“土地流转后找不回”“好地没收成”“租金拿不到”的顾虑,合作社创新推出“三张明白卡”:确权赋能的“安心卡”明确每块地坐标,做好标记;项目透明的“放心卡”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地力;金融护航的“兜底卡”争取200万元“粮食生产规模贷”预付租金。有了这三张卡,村民们吃下“定心丸”,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从2019年的320亩逐渐增加。
土地流转后,如何高效经营?贾国军将团队理念融入农业生产,推行“四统一”模式:统一生产规划,打破地块边界,修路挖渠,使每百亩土地增加5亩可利用面积,合作社凭空“赚”了75亩地;统一生产资料,集中采购良种农资,每亩成本降低104元;统一农技服务,将耕、种、防、收托管给专ag真人国际 ag真人官方平台业组织,效率倍增;统一销售分红,粮食集中销售后,村民不仅能拿保底租金,还能享受“二次分红”。这种“流水线作业”般的模式,让村集体收入逐年攀升。2024年,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从最初的320亩扩大到1486亩,村集体增收62万元。
“小田并大田”的实践不仅提升了土地效益,还激活了村民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农户的需求,贾国军推出“整户流转+以地换地”的灵活政策愿意全部流转的农户,每亩年获1200元租金加20%分红;不愿流转的“老把式”,则在流转区边缘划出“自种区”,让他们继续耕种。“算细账、干实事”,把规模经营的效益落到实处,去年玉米价格低迷时,合作社建设了通风、防潮的粮食仓储库,村民不仅没有了存粮的后顾之忧,而且粮食损失也减少了。与此同时,“看天卖粮”变成“看价卖粮”,玉米从0.85元/斤涨到0.99元/斤,仅此一项,村集体增收31.2万元,享受丰收的老乡又多了一份增收的喜悦。
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收益链条也在不断拉长。2024年8月,村党支部成立民心慧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小麦加工成空心挂面。贾国军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1.2斤小麦做成一斤空心挂面,售价从1.2元涨到6.25元,纯利润3.45元。”公司成立近一年,在稳固线下市场的同时,还联合电商平台搭建“可视农业+直播带货”体系,推动产品从“散装粗加工”向“品牌化”转型“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下,栗官屯挂面从小村庄走向全国各地,销售收入超40万元。
“我们计划再上几条小麦加工线,把栗官屯的牌子喊得更响、擦得更亮,明年争取让村集体收入过百万。”贾国军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