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合作社種植的200多畝油葵長勢喜人,即將迎來收獲。”7月1日,淮北市相山區渠溝鎮張樓村黨總支書記劉躍東說,油葵渾身是寶,種植油葵既吸引來游客,又帶動村民增收,預計一畝地能收250多公斤,按照近期市場價計算,畝均收入可達1600元。
當天上午,記者走進張樓村,放眼望去,成片的油葵花已經褪去金燦燦的花瓣,沉甸甸的花盤低垂著。
劉躍東向記者介紹,現在使用機械統一採收,成熟的油葵花盤將被精准高效地收割,通過傳送帶送入機器內部進行處理。
“籽粒收上來並不直接銷售,而是送到車間加工成葵花籽油,提高產品附加值。”劉躍東說,油葵是一種優質健康的油料作物,出油率高、適應性強。
2020年,張樓村“兩委”赴山東淄博學習考察后,決定把發展油葵種植作為興村富民的突破口。隨后,村集體出資成立淮北市益產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200余畝土地進行示范引領,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延伸產業鏈,賦能產業振興。
“我們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通過油葵套種大蒜、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越冬蔬菜種植,實現一地多用、一年多收,助力群眾增收致富。”劉躍東說,張樓村還利用鄉村振興幫扶資金建成500平方米的油葵加工車間,吸引本村返鄉創業村民周祥敏入駐,創辦淮北敏豐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大力發展油葵深加工產業。
走進油葵加工車間,一陣陣葵花籽油的清香扑面而來。經過烘炒、壓榨、精煉等一道道工序后,一瓶瓶葵花籽油“走”下生產線。“去年,葵花籽油產量10噸,銷售額130余萬元。”敏豐農業總經理周祥敏說,公司每年為村集體帶來3.5萬元租金,盈利部分同合作社分紅。
在村集體的引領下,油葵種植成為村裡一大特色,高峰時全村種植面積超600畝。
隨著產品在本地及上海、蘇州市場熱銷,張樓村一些周邊村農戶也加入油葵種植行列。該村還通過線上銷售平台,與合肥、阜陽等外地村庄種植戶達成協議,為其種植的油葵代加工,讓敏豐農業“四季有活”。
張樓村根據油葵觀賞性好且花期長的特點,連續五年舉辦葵花節,設計“花徑迷宮”“親子農耕”等體驗項目,累計吸引26萬多游客前來觀賞,為村庄帶來了人氣,拉動了農產品銷售。
“他們紛紛駐足拍照,宣傳張樓村美麗花海和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推動了村裡經濟繁榮。”劉躍東說,去年,村裡因勢利導,鼓勵村民發展家庭式民宿,目前已建成7處共2000余平方米的民宿小院。
走進張樓村徐黃樓庄張朵朵家的民宿小院,庭院干淨整潔,客廳布置溫馨,院內充滿著生活氣息。“民宿旁有一處池塘,水質優良、空氣清新,游客漫步池塘邊,感受農村慢生活,怡然自得。”張朵朵說。
張樓村強化黨建引領,探索“土地流轉收租金、入社務工掙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三產服務掙現金”的“四金”收益方式,走出興村富民新路徑。目前,村裡建成油葵加工車間、石磨面粉車間,開發出“淮品源”葵花籽油、菊花茶、全麥面粉、雜糧面條等特色農產品,帶動200余名村民就近務工增收。2024年,張樓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15萬ag真人中国官方 ag真人入口元,位居淮北市前列。
從“一朵花”到“一條鏈”,如今的張樓村,以花興業,以旅富民,“賞花經濟”已從單一經濟向“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延伸,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記者 吳永生)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