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日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據農情調度,截至5月8日,全省旱田農作物已播7153萬畝,旱田糧食作物已播6939.8萬畝,水田已泡田4671.1萬畝,水田已插7.8萬畝,水稻育秧基本結束。
今年,黑龍江省多地在水稻育秧階段應用上了新技術、新手段。5月8日,在樺南縣閆家鎮樺興村的稻田中,樺南縣金谷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左連雙帶著社員完成了第一天的水稻插秧作業。近年來,這裡的“豆生米”產業被鄉親們做得有聲有色。
“今年氣溫偏低,稻苗生長稍緩。在育秧階段,我們採用果皮等制成的果酸來增強稻苗的抗病能力,這種綠色環保的種植方式,不僅有效減少了化學殘留,更呵護了土地的生態平衡,為水稻生長筑牢了綠色根基。”左連雙說,“豆生米”的由來是在水稻插秧前,將豆餅肥均勻施撒在稻田上,這種由傳統發酵工藝制成的豆餅肥富含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可以為水稻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2024年,這種“合作社+農戶+科技”的模式,讓樺興村水稻田實現畝均增收580元,村集體年均增收3萬余元,社員年均增收2.3萬元。
五常市常堡鄉南崗村星安家庭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他們41棟水稻育秧大棚內全部安裝自動噴淋系統和自動控制卷帘器,能夠實時監測和管控大棚內的溫度、濕度,進行噴淋、調酸、防病、除草等標准化管理。此外,星安家庭農場還應用了疊盤暗室育秧法進行育秧,將播種后的秧盤疊放在暗室內,溫度控制在30℃至32℃、濕度在60%左右,經48小時至60小時左右秧苗達到立針期,育秧效率大大提升。
在此前召開的全省春耕生產暨主要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會議的現場演示環節,“無盤輕簡環保育秧技術”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高級農藝師孫中義介紹,這項技術是用生物質纖維育秧膜對塑料秧盤進行綠色替代,實現鋪膜、覆土、播種、蓋土多環節作業一次完成,構建了良技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的水稻育秧全程機械化輕簡綠色栽培模式,達到輕簡、苗壯、節本、增效、低碳的ag真人官方 ag真人官网目標。目前,此項技術已在省內水稻主產區進行應用,累計推廣面積達500萬畝。(記者 梁金池)
春回黑土,萬物競發。伴隨著陣陣春風,廣袤的原野上已露出油亮的黑土地﹔跳動的數據曲線預示著又一個增產季的到來﹔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央大街客流涌動。每個忙碌的身影都像一顆破土而出的幼苗,正迎著北國春光奮力拔節…
作為冰雪資源大省和冰雪體育強省,黑龍江依托冰雪運動傳統和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優勢,借助亞冬會等冰雪賽事,帶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冰雪經濟成為新增長點,為龍江大地注入了勃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