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中卫:支部领着干群众跟着赚——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报道之二—AG真人-平台官网
服务热线:400-787-553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中卫:支部领着干群众跟着赚——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报道之二

时间:2025-04-24 08:06:20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4月18日,中卫市中宁县余丁乡黄羊村,村委会旁的“红色劳务”服务站内人头攒动。

  黄羊村村民赵彩霞一边忙活,一边笑着告诉记者:“过去家里仅靠种地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合作社带着我们干,每月工资加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赵彩霞通过家门口的“红色劳务”服务站,和丈夫在黄羊古落从事劳务工作,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黄羊村“红色劳务”服务站,通过“党建+劳务”的服务模式,辐射带动全乡6个村群众务工就业。

  这一幕,是中卫市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缩影。近年来,中卫市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土地集约、产业升级、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组织强、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黄羊村党支部牵头联合周边4个行政村建立党建共同体,成立合作社,整合土地、资金和劳动力资源,积极打造枸杞深加工产业链,在2000余亩枸杞基地上,通过“良种+良方”标准化种植,引入深加工生产线,采取统一采购农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模式,开发枸杞原浆、脆果等各类加工产品,将枸杞附加值提升30%。

  “过去各自为战,现在抱团发展,效益翻了番。”黄羊村党支部书记郭绪寿说,2024年,合作社年产值突破800万元,带动村集体分红超5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近年来,中宁县坚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子,枸杞、果蔬、饲草、休闲旅游等成为推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强劲引擎。各乡镇区域党建共同体集中土地资源5.78万亩,集中调配各类作业机械390余台,整合自治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及其他资金共计1.75亿元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以恩和镇为例,成立农业机械、文化传媒、建筑工程、劳务服务和农业发展5个公司,流转土地4000亩,以沙滩村为圆心,辐射恩和、刘桥等村,实施辣椒生产基地、集约化育苗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形成一条集“种质繁育、加工销售、田园观光、研学拓展”于一体的全产业冷凉蔬菜产业链。2023年年底,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817万元,较上年度增长400余万元。2024年冷凉蔬菜产业全年产值达3000万元,带动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00万元。

  据悉,中宁县参与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的5个乡镇57个村的经营性收益均实现了翻倍增长,2023年、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分别达到1.1亿元、1.93亿元,年均增长率68%;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92个,占69.2%。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有56个,同比增长15.8%,其中,收益百万元以上的村有12个,同比增长2.2%。

  “2023年因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村党支部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沙坡头区永康镇城农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刘清成说,他牵头成立中卫市振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农资,并入股永康镇初心为民联合社实施有机肥项目,带动集体增收32.7万元。

  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联系群众,群众找到组织,基层党组织和群众重建了血肉联系,村级产业从之前的“一潭死水”变成了现在的“一池春水”,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沙坡头区常乐镇刘营村“两委”带头,动员131户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成立了宁夏聚润旭丰生态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同时,该村联合水车村、李营村、高滩村、常乐村4个周边村,整合土地资源5000亩,通过科学化种植青贮饲料,累计用工800余人次,发放工资36万元,年收益达190余万元。“今年村集体收入比去年翻了3倍,村民通过务工和分红,人均增收8000元。我们村上今年给缴纳医疗保险的群众每人补贴100元,煤改电的每户补贴1500元,其他村眼红得不行。”村党支部书记曹万库说,村上有钱了,才有给村民办实事的底气。

  2024年以来,沙坡头区因地制宜,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为核心,推动基层党组织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139个村立足产业、资源、劳动力等实际情况,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47个,精准选择集体经济产业,探索出农业种植型、特色养殖型、生态文旅型、生产加工型、劳务服务型、资源开发型等多种产业形态,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通过创新优化基层组织形态,推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统一配置,打破各自为政、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打造党建共同体(融合发展区)8个,覆盖36个村。去年,沙坡头区村集体增收3917.8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894.8万元,带动1.72万名群众增收2816.28万元。

  中宁县大战场镇东盛村通过“石榴籽”驿站凝聚民心,引进黄粉虫养殖、八宝茶加工等新产业,各族群众“有事共商、有难共帮”。村党支部书记李文说:“现在村民争着为集体出主意,人心齐了,产业旺了!”

  在沙坡头区滨河镇城北村,合作社利用本地“不老莓”资源,开发黑啤、黄啤等产品,日产能达5000斤,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我们村集体收入从靠租金变成靠产业,社员每年分红超1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平介绍,合作社还提取30%收益用于公益项目,修路、建文化广场,村民归属感显著ag真人 ag真人平台增强。

  同样因产业升级焕发活力的还有永康镇永乐村。5800亩苹果园通过合作社统一管理、品牌化营销,年产值提升至600万元,并依托自媒体平台拓展电商销路。“‘书本子馍馍’加工坊每天出货2000个,游客抢着买!”永乐村党支部书记韦兴财指着烤炉介绍。如今,该村获评“自治区电商优秀村”,特色产品远销全国。

  村党支部领ag真人官方 ag真人官网办合作社使集体收益、发展前景与群众分红、务工收入直接相关。过去“各扫门前雪”的群众开始关注集体、关心集体,为集体着想出力。村党支部与群众建立起利益联结纽带,双方利益紧紧扭在一起,广大农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拢在党组织周围。

  沙坡头区ag真人官方 ag真人官网宣和镇福兴村“两委”成员率先垂范,整合资金170万元,注册成立了中卫市乐利鑫农牧专业合作社,与流转公司协商回转土地923.25亩,带领困难村民种植青贮玉米、酱椒、西红柿等。低保户张登彪说:“多少年没有见到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如此齐心协力为村集体干活的场景了,大家共同努力增收致富。”社员王秀红说:“我不仅入了2000块钱的股,空闲时间还到合作社干活,一年到头能挣2万多元。没有合作社,像我60多岁了,去哪挣这么多钱?”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从中宁县的枸杞深加工到沙坡头区的“不老莓”黑啤,从永乐村的苹果电商到黄羊古落的文旅融合,中卫市以党建为引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支部领着干,群众跟着赚”的路子。(全媒体记者 牛国军)


标签:2024合作社

【产品推荐】